今天是一个好朋友的生日,已经太久太久没联系,但我一直记得是11月1日这天,早上发了一个红包,寒暄了几句,我想又要进入很久不联系的状态了吧。
我和这个朋友以前挺好的,有很多美好的回忆,我想,我们俩人都应该不会忘记吧。。。。南京、上海点点滴滴。。。。
回顾了一下,我和很多以前的好友最后都变成了这样冷淡的“关系”,感觉自己一直是那种虽然很热情待人友善,但实际上内向而且不会维护关系的人。不喜欢闲聊、不喜欢聚会…… 以前有一句话,很像我:待人友善是修养,独来独往是性格。
可能这就是性格,改变不了。就这样吧,美好都在回忆中。
最近在忙双十一,差不多持续了2个多月了,前面还是很忙的,最近好多了。这块的事情以后再说吧,挺值得总结的。虽然自己没啥影响力,但我觉得做的事情还是有意义的。
上周生日,也没怎么过,去拍了一组昂贵的证件照。感觉修图的效果太狠,都不像自己了。
2018年即将来到,33岁了,最近趁着不忙,梳理明年要做的一些事情,没想到还是要继续攒钱,健身卡、重疾险、美股补仓、A股补仓、美国旅游…… 佛学方面,抄完两本《法华经》、看完《入行论广释》《维摩诘经》等等;
最近看了一篇关于出离心的文章,写得还挺好的,深受启发,但有师父说不是宗萨仁波切写的。地址:点这里>
如果你想知道自己是否具有出离心,可以以这种方法检验:在过去对你很重要的一件事,现在是否对你一点都不重要,过去可以轻易激怒你的事,现在你是否毫不在乎。
如果是的话,那么你就从这里出离了。你需要出离的东西很多,并不只是不抽烟不喝酒或不打牌,那只是开始。
所谓出离,就是不再执着过去执着的事物。当你不再执着一件事物或一种习惯,它就失去了指挥摆布你的能力,你也就获得了自由。
从这个意义上来说,你必须出离所有的事物,才能获得彻底的自由。我这里所说的所有的事物当然不止是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,也包括很多细微的东西。
……
试图以改变外在的世界来追求完美是徒劳无功的。永远会有你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现,把毫无准备的你激怒。你有多少执着,就有多少痛苦,要摆脱痛苦,你必须从所有的执着里出离。当你生气的时候你应该看一下自己的心,为什么会生气。是否因为出现了与你期待正相反的东西。你的期待,就是你所执着的东西。
佛陀不会被任何事情激怒,因为他出离了所有的执着。你可能因为任何事情生气,你可能因为公共汽车开的太慢而生气,可能因为找不到所需要的东西而生气(她把东西放哪了?她总是乱放东西),甚至可能因为你想让他生气的人不生气而生气。这说明你非常脆弱。你很容易被激怒。
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修行之后,你可能还是未能了悟空性,也不知道金刚经在说什么。但你还是和过去有所不同,过去你是个追求完美的人,而现在你已经可以容许很多不完美的事在自己的生活中出现。例如,你可以吃一道比较咸的菜而不会抱怨。